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/ 中心动态/ 工作动态/ 简报信息

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打造“阳光玻璃房”服务品牌 激活公共资源交易新生态

发布时间 :2025-08-08 17:32 阅读次数: 信息来源:综合科发布科室:综合科



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打造“阳光玻璃房”服务品牌 激活公共资源交易新生态

 

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作为资源配置的关键环节,长期存在较高的廉政风险隐患,市场主体满意度与社会公众信任度有待提升。究其原因,交易过程透明度不足是核心症结,衍生出一系列扰乱市场秩序的违规行为,主要是:一是市场主体行为异化,部分投标企业过度依赖非市场竞争手段,将资源与精力倾注于规则体系外的关系运作。二是围标串标、违规操作等违法现象屡禁不止,严重破坏正常的交易市场竞争机制。三是交易服务平台功能不为社会周知,饱受社会非议,常为不良后果承担不当责任。四是隐性壁垒与人为干预交织,背离公开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规则,严重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。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聚焦建设更加公平透明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,通过交易全流程智能化见证与场景化透明建设,构建“七个说得清”智慧技防体系, 构筑“三个透明工作间”,全力打造“阳光玻璃房”服务品牌,实现了交易过程可视化、结果可监督、责任可追溯,有效预防了评标过程违规违纪、交易过程缺乏透明度问题。

构筑“七个说得清”智慧技防线,保障评标环节公正透明、规范有序。一是专家抽取有无暗箱操作“说得清”。取消专家名单密函打印,抽取的专家信息自动推送至电子门禁系统,工作人员全程不接触专家名单,专家凭身份证“无感化”入场评标。二是专家进场后有无干扰“说得清”。设立专家独立通道,全程视频监控专家从入场到评标室的全过程,并同步设置廉政文化墙强化廉洁警示,消除信息泄露“时间差”风险。三是专家评标阶段有无“过头话”“说得清”。建立评标发言扩音系统,所有发言通过专用麦克风实时采集并同步存档音视频,行业监管部门可远程监控,即时制止引导性、暗示性语言,实现“发言即留痕,违规必可查”。四是专家评标阶段有无异常走动“说得清”。在评标室及卫生间设置行为分析摄像机,运用AI技术实时监测专家轨迹交叉、聚集交流等异常行为,系统自动报警并触发现场处置, 破解“自由走动难管控”问题。五是送餐过程有无外部“夹带”“说得清”。对送餐企业实行公开招标,采用标准化包装,由机器人全程无接触配送,既保障评标专家的“温饱”,又切断餐食夹带违规信息的渠道,同时降低代理机构供餐成本。六是评标监控盲区有无作弊“说得清”。优化评标区卫生间行走路线设计,避免专家交叉相遇;安装信号屏蔽器、紧急报警按钮,消除通讯作弊和安全隐患,以“技防”弥补“人防”盲区。七是评标费支 付环节专家信息有无泄露“说得清”。利用送餐机器人以现金形式发放评标费,专家签收单通过机器人中转,全程视频记录且付款方与专家零接触,杜绝“金钱开路”的腐败空间。

构建“三个透明工作间”,确保交易过程受到实时见证、全面监督。一是打造交易见证透明工作间。构建全省首个标准化的数字见证服务区,实时、全景提供见证服务,变“人工见证”为“智能见证”,“一人见证一项目”为“一人见证多项目”。二是打造专家抽取透明工作间。将专家抽取环节由封闭的办公室,整体迁移至配备全景监控、全流程录音录像的透明化作业空间。抽取过程通过交易见证透明工作间实时直播。三是打造评标现场透明工作间。在交易中心候标区设置高清电子大屏,实时直播专家评标全过程,有效提升了公共资源交易的透明度与公信力。

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打造“阳光玻璃房”服务品牌以来,取得了初步成效。一是廉政风险系统性遏制。举报投诉交易平台违规抽取专家线索数、人为操作失误率双双归零,评标区异常行为预警次数减少72%,服务对象对交易公正性满意度达98%,评标现场秩序显著改善。二是市场活力全面释放。通过构建规范化、透明化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生态,有效激发了企业参与项目投标的积极性,其中外地企业投标参与率达95%,推动区域资源要素配置更有质效。

 

附件: